•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4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2分)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4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3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2分)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4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该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因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3分
      (3)继承: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2分 超越:新中国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
      (4)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追求民主政治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四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4分)(1)顾炎武说:“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准确指出封建、郡县二制弊端所在。所谓“封建之失,其专在下”,便是指西周赋于封国之主权过大,最终形成指挥失灵,尾大不掉分裂之局。顾炎武所指“郡县之制,其失在上”,就是指的自宋元明以来这种中央过于集权,造成地方无力施政的状况。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实: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理【解析】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但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认识到这种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3)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联系和不同:继承: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无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
      (4)认识类问题多是最后一个设问,其结论大多可以从前面几个设问的答案中自然引出。这种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分析、归纳和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较高,此外,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所涉的书写、内容形式摆放的格式化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的注意也很重要。分析: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考点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主要过程:
      ⑴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⑵发展:
      ①成立政党: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机关刊物《民报》
      ② 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③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的黄???岗起义等
      ⑶高潮:
      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
      ②各省相应,清统治瓦解。
      ③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⑷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半殖半封性质未变。
      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3: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⑴确立: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⑵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⑷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⑸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 “文革”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⑹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
      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6、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届政协会议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