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 B C D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 B C D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材料信息中的“水车”是农业灌溉工具,故首先排除C 项(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和D项(播种工具)。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从材料中“以手转、足踏”可知是翻车而非筒车(筒车依靠水力转动,并不需要人力)。据此排除C项,选A项。分析: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生产模式: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 个体农耕
      时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土地制度:
      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⑶封建社会:
      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