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美苏对抗”在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认为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历史因素。(4分)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5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美苏对抗”在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认为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历史因素。(4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5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第(1)问,考查冷战结束的标志与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表现,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并列举相关冷战下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相关历史事件即可。第(2)问,考查多极化趋势产生的原因,注意材料二中的材料出处的时间信息:1971年,结合时代背景,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苏的态势来分析。第(3)问,考查对美苏冷战的正确认识,此问须一分为二的分析,即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分析: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
      (1)国家利益的不同(根本原因);(2)意识形态的不同;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政治上:
      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反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
      (2)经济上:
      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