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价值人民币19元,出口到M国,人民币与M国货币的比率为1:10。一年后,国内人民币贬值5%;同期,人民币与M国货币的比率变为1:12。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此时,M国居民用本国货币购买甲产品比过去多付A.38货币单位 B.50货币单位C.46货币单位 D.49.4货币单位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价值人民币19元,出口到M国,人民币与M国货币的比率为1:10。一年后,国内人民币贬值5%;同期,人民币与M国货币的比率变为1:12。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此时,M国居民用本国货币购买甲产品比过去多付
      A.38货币单位 B.50货币单位
      C.46货币单位 D.49.4货币单位

      试题解答


      见解析
      一年前的货币兑换关系是1:10,19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M国,需付M国货币190单位;一年后,人民币贬值5%,19元的商品就变成了19÷(1-5%)=20元,这时人民币和M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1:12,这时此商品出口到M过,需要支付的M国的货币就是20×12=240,比一年前的190,多付50个货币单位,答案是B。分析: 考点1:货币 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货币 纸币
      区别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金、银
      产生时间 最后
      本质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