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10分)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0分)材料一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美国,奥巴马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政治制度虽然不同,但应求同存异,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材料二 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他们绝对不愿意向奥巴马妥协,这无疑增加了新总统的施政难度。为此,奥巴马在胜选讲话中指出:“美国不是一个蓝的国家,不是一个民主党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红的国家,不是一个共和党的国家,而是美国……一个国家。”(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美两国政体及其运行存在哪些差异。(4分)(2)请简要评述“美国不是一个蓝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红的国家,而是一个美国。”(6分)B.【选修——科学思维常识】(10分)材料 上海某中学的同学逐一罗列出太阳灶造价高、工艺复杂、笨重(50千克左右)、携带不方便等缺点,提出改进的设想,明确了主攻方向,终于发明了只有4千克重、拆装方便、便于携带的“无基板充气太阳灶”。该项发明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1)材料主要体现的思维发散技法是 (4分)A.列举法 B.检核表法 C.信息交合法(2)有同学认为:“如果进行发散思维,就能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看法。(6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思想政治】(10分)
      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0分)
      材料一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美国,奥巴马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政治制度虽然不同,但应求同存异,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
      材料二 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他们绝对不愿意向奥巴马妥协,这无疑增加了新总统的施政难度。为此,奥巴马在胜选讲话中指出:“美国不是一个蓝的国家,不是一个民主党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红的国家,不是一个共和党的国家,而是美国……一个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美两国政体及其运行存在哪些差异。(4分)
      (2)请简要评述“美国不是一个蓝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红的国家,而是一个美国。”(6分)
      B.【选修——科学思维常识】(10分)
      材料 上海某中学的同学逐一罗列出太阳灶造价高、工艺复杂、笨重(50千克左右)、携带不方便等缺点,提出改进的设想,明确了主攻方向,终于发明了只有4千克重、拆装方便、便于携带的“无基板充气太阳灶”。该项发明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1)材料主要体现的思维发散技法是
      (4分)
      A.列举法 B.检核表法 C.信息交合法
      (2)有同学认为:“如果进行发散思维,就能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看法。(6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A】(1)本题是基础知识作答题目,中美两国的政体很清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实行总统制,二者的区别在于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而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评析类。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评述观点的实质就是评述美国的两党制,关于两党制的认识,教材有明确表述,即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两党在意识形态、物质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美国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虽有差别,但其目的是相互牵制,防止一方背离美国的价值观念;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其实质都是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美国资产阶级制度服务。
      【B】(1)解答本题需要解读本题材料,获取关键信息,题中同学罗列出传统太阳灶的缺点,提出改进的设想,明确主攻方向,从而发明新型太阳灶,说明了列举法的思维发散技法,故A入选。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运用发散思维的有关知识,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此类题目解答要注意基本原则,既不要一味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既分析其合理之处,又分析其不合理之处,进一步讲既要看到发散思维的合理之处,又要看到发散思维的不合理之处,即发散思维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发现新问题,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有利于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发散思维以某问题为出发点“发散”出去,发散出去的思维还要再聚合起来;只有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

    思维创新的过程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