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税米
      弘治年间
      (1488—1505)
      148.7
      万户
      399270顷 86600
      石余
      3970
      斤余
      3175
      匹余
      2560270
      石余
      嘉靖年间
      (1522)
      130.3
      万户
      398566顷 82965
      石余
      4264
      斤余
      3411
      匹余
      2576888
      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朝代 粮食亩产量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
      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
      南北朝
      122 (北方粟、麦)
      215 (南方稻谷)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 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 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6分)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11年,全国各地的世纪大旱使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修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3: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水工郑国的本来目的。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作出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2、3,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概况及特点。
      (3)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
      (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中国农业》
      (1)据展览一请你就作物栽培、农具改进各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2)展览二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二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物质文明的创造与科技、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一一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一摘自《大清会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3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一一《论南洋事宜》
      (4)据材料三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4分)
      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一一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5)依据材料四,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纟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税米
      弘治年间
      (1488—1505)
      148.7
      万户
      399270顷 86600
      石余
      3970
      斤余
      3175
      匹余
      2560270
      石余
      嘉靖年间
      (1522)
      130.3
      万户
      398566顷 82965
      石余
      4264
      斤余
      3411
      匹余
      2576888
      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日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 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 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该图是今天江南农村仍比较常见的铁犁,铁犁在汉代的重大改进之处是代码: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吏治腐败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 —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享利农书》记载为 3 倍;从而《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 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农业科学技术领先 ③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④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