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和孟子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分)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
      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
      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二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4分)试举一例说明“文人学者”是如何“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的?(4分)
      材料三 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夸天》
      (3)结合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三 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起源。(15分)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
      材料三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2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以上四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1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8分)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材料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
      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
      科目
      时间、文献
      国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体育
      艺术
      劳动技术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国语 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
      体操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修身 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 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唱歌、体操 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
      (2)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3)结合材料,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

      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的秦国法家,虽有冷酷无情的有效治国方法,却缺乏道义根据,而儒家则提供了这种思想基础。…在世界上大多数帝国统治者主要依靠宗教权威的时候.儒家给现政权(汉朝)的行使权威提供了一种理性上的和伦理上的依据。这是政治上的一大发明。
      材料二 其后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这套皇家取士的制度产生出历代的行政官员,他们以彻底服膺于官场的正统思想来确立他们居官任职的资格,这肯定又是另一种伟大的政治发明。
      材料三 这种使两脚陷于无能的陋习似乎是在10世纪左右开始的。 最后,当她的丈夫见了这种纤巧的小脚时。它们真的成了能引起性感的东西——这又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发明”与法家思想有何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二、三中的“发明”分别指什么?材料三“陋习”后来愈演愈烈的思想因素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概述儒学的社会影响是如何不断扩大的。(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6分)民主政治理念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未来的世界文化中,民主政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民主政治的观念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及希腊城邦,以至于西欧古代部落民主,然后一步步演变到市民的参政,最后归结为英美的民权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这一系列的演变,有其历史背景与条件。到今天因为民主政治确实是比君主制、独裁制或集权制为公平、合理,因此民主政治理念已为举世认可。若要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独立地建立起民主政治理论,井非易事。可是,若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尤其是恕道观念及尊重人性的观念上,做进一步的伸展,则未尝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美法民主政治理念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概述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的鹿点,并结合古代思想进行论述。(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界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B.后天教育以先天素质为基础
      C.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D.要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6、17世纪罗马教廷和“学问之神”亚里士多德均受到挑战。“挑战”来自于
      ①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 ②英国国教成为独立的民族教会
      ③伏尔泰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④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演绎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解读,其中属于解读道家学说的是
      A. 崇功利,尚干涉,以刑法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C.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D.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下列主张属于韩非子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颜渊》
      材料三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他在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材料四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以上材料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孔子学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1年,全球已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l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4分)
      (2)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三,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教义”的原因所在。(5分)
      (4)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为什么说“儒家学说则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8分)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譬如玉米长成,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农夫施肥照料,但玉米并非由风雨和肥料构成”。这一比喻可以用来说明
      A.孟子人性观突出了人的自由和自觉,道德教化仅是一种辅助的、诱导的力量
      B.孟子人性观强调人只能受外部强加的异己的规范,“扬善”的理想
      C.荀子的人性观强调道德完全是教化之劳,而非造化之功
      D.荀子的人性观为法家的严刑峻法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7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1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孔子和孟子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