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维新的背景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8分)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6分)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多选题     难度系数:
    •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
      【小题1】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
      交往影响的有

      【小题2】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小题3】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多选题     难度系数:
    • 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在20世纪初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带来了什么结果?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新式学校

      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
      材料二: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1869年初的一封信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其结果如何?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各省先后成立了省贵族委员会,各自探讨改革方案。后来提出代表性的两个方案:一个要求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由农民本人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应由国家负担。另一个方案规定只将宅因地分给农民,而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地主。
      材料二 日本派出使团到西欧国家考察。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依据材料回答:
      (1)为推行改革,俄、日两国各自采取了哪些准备?
      (2)一般认为,俄国改革在建立新的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突破,日本则建立起全新的经济文化制度。从所给材料看,造成这一改革结果的原因分别如何?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
      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一的进步之处、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和发展。(8分)
      (2)材料四是对待外国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这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12年11月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21题)以下几组历史事件中 符合“开始于同一年代、分处太平洋两岸国家”要求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内战
      C.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内战、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人教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1923)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的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3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 (2分)
      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 (2分)
      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1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
      ——《欧罗巴州政俗总论》
      【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
      ——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列举所学史实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现代化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分为“原生型”和“传导型”,下列 各国中,属于“传导型”现代化国家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一位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 佩里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1959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当年林肯总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成果:国家统一和废除(西藏)农奴制。应该说,仅此两条,毛泽东就可以名垂史册,与林肯一样被人类共同铭记。   ——中新网(2009年3月30日)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的性质,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影响。(9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 三菱是从明治维新以后白手起家的。三菱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使用一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以外,还高举振兴民族海运业的旗帜,以政府的特权保护和海运独占地位为杠杆,一举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资本的积累。当时,政府的保护形态主要是作为生产手段的船舶、工厂和矿山的廉价出售和航运助成金的发放,其次是为船舶的购入和修理提供贷款等。
      ——《三菱财阀史》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人》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三菱创业阶段的发展特点?(5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人“心灵紧闭”和“眼观八方”的具体表现及影响?(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多选题     难度系数:
    • 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背景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