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模块3-4)(1)关于如图1中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B.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丙图中的波形是调频波D.丁图中的实验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2)①惯性系S中一列列车相对S系沿水平方向接近光速匀速行驶,如图2,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与后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B.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C.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D.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②如图3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选修模块3-4)
      (1)关于如图1中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B.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丙图中的波形是调频波
      D.丁图中的实验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2)①惯性系S中一列列车相对S系沿水平方向接近光速匀速行驶,如图2,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与后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
      B.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
      C.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
      D.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

      ②如图3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停地发生全反射形成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化,这样的波称为调幅波;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得出光速不变原理.
      (2)地面上的人、车厢中的人选择的惯性系不一样,但是光向前传播和向后传播的速度相同,从而发现传播到前后壁的快慢不一样.
      ②根据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通过几何关系求出入射光线的折射角,从而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的大小.
      (3)①根据波的周期和波长,求出波速,从而得出P质点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根据Asin(ωt+φ)=0,结合初始时刻纵坐标为2cm,求出初相,从而得出P点的振动方程.
      ②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A,求出质点经历了多少个周期,从而得出运动的路程.

      (1)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停地发生全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丙图中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化,是调幅波.故C错误.
      D、丁图中的实验得出光速不变原理,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故D正确.
      故选BD.
      (2)车厢中的人认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光源在车厢中央,闪光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地面上人以地面是一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向前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晚些.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根据光的可逆原理知,出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又因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根据几何关系知,折射角θ=30°,根据折射定律得,n=
      (3)①质点振动的振幅A=4cm,质点的振动周期等于波传播的周期,T=2s,则圆频率ω=
      .波速v=
      P质点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2cm,横坐标为0.5m,设P点经过△t经过平衡位置,则

      此时有Asin(ωt+φ)=0.又初始位置t=0,Asinφ=2,联立两式解得初相φ=

      则P点振动方程为
      cm.
      ②该时刻开始在x=3m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A,则s=
      =40cm.
      故答案为:A.(1)BD (2)①BC ②
      (3)4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