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07北京高考试题库 2013试题及答案-云返教育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         BD
      答案解析
      类型: 多选题     难度系数:
    •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ax-1(a>0且a≠1).
      (1)求f(2)+f(-2)的值;
      (2)求f(x)的解析式;
      (3)当a=2时,解关于x的不等式-1<f(x-1)<4.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水地》篇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
      【小题1】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1 A BC D1A1B
      答案解析
      类型: 多选题     难度系数:
    • 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度和品位,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三国时的低级官吏谢瓒开创了重视教育、奋发向上的家风,他的子孙积极进取,第四代的谢安即官至丞相,谢氏一门出了四公,大诗人谢灵运亦是他的后代。如今传统家风中为了做官而读书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家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风建设。但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原因,家风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不仅许多人没有了家风的观念,甚至《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查不到“家风”这个词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重视培育优良家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家风变迁这一现象的认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为2:1,线速度之比为2:3,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以下列举的哪一项不是生态演替的结果?
      A 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B 提高生产力
      C 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D 有机物贮存逐渐减少
      E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ax-1(a>0且a≠1).
      (1)求f(2)+f(-2)的值;
      (2)求f(x)的解析式;
      (3)当a=2时,解关于x的不等式-1<f(x-1)<4.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8分)“文明”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文明”也指“文治教化”。“文明”一词……其核心内涵都在于“文”,以“文”为体,以“明”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那么,“文明”之意义何在?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文明观”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6分)
      材料二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都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手舞足蹈,忘其所以狂喜,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摘自《论文明第一要素及中国不能文明之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近代部分国人眼中“文明”的表现。(6分)
      材料三 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之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入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不特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即各地土番亦当丕变(大变)。其不变者,即澌灭(消亡)以至于尽。
      ——1897年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
      (3)材料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8分)
      材料四 有一出话剧(《文明人·第一幕》公演于1914年11月),其主角贾人俊在国外游学数年……在他看来,“外国都是些文明先进国……凡事都有要从学习文明国入手,哪怕只学得一点皮毛,横竖比咱们的骨格还强得多”……贾氏的妻子聪娘说:“中国不及外国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学一个文明的形式就可以了结的”。
      ——罗检秋《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4)对于贾氏夫妇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结合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关史实为例作答)(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2010-2007北京高考试题库 2013相关试题试卷分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