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南歌子?游赏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注】?菰黍、昌歜,席间食品。?琼彝、玉舟,酒壶、酒杯。【小题1】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小题2】下片末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请简要分析。(4分)试题及答案-默写-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菰黍、昌歜,席间食品。?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小题1】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小题2】下片末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小题1】用意:和十三楼的游玩之乐进行对比,表现十三楼的观览之胜。(2分)心情:游兴之浓、游赏之乐。(2分)
      【小题2】赋声以形,写出声音的余音袅袅和动态美感(绕、飞)(2分,能结合“绕”、“飞”进行分析即可);侧面烘托,用晚云的滞留表达歌声的美妙(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作者用意和情感的题目,和结合《扬州慢》中的“竹西佳处”句可知“古扬州”是繁华之地,此词写“十三楼”正是要和“古扬州”形成对比,突出“十三楼”的胜景,情感当然是突出游览之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描写的对象是声音,通过“绕”、“飞”两字可以看出是赋予声音以动感,最后“晚云留”是烘托的手法,可结合《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句赏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