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分)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阅读下列表格:请回答:(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影响。(2分)(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原因。(3分)(3)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体制)作了哪些调整?(6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4)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涵。(4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16分)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影响。(2分)
      (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原因。(3分)
      (3)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体制)作了哪些调整?(6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涵。(4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联系商鞅变法经济措施,分析其对小农经济形成发展的影响。(2)联系“科技”“垄断”联系史实,结合当时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联系所学“经济政策(体制)”变化调整,根据所学回答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4)可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依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不同点。分析: 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
      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
      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1765—184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
      主要成就 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象征 蒸汽机的发明 电力的使用
      出现的新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飞机、汽车
      出现的新能源 电力、石油
      出现的新工业部门 棉纺织、机器制造、交通运输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 大企业(垄断组织)
      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 未结合 真正结合
      发生的国家 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 多个国家同时并举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形成过程:
      ①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
      ⑶、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考点2:“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中的经验教训。
      1、斯大林体制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
      2、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消极影响: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经验教训:
      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②要从国情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考点3: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秦国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为核心,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考试重点关注变法的条件、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
      ※背景: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1.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③统一度量衡。
      2.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
      3.政治上: 
      ①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
      ③制定秦律——有利于加强统治。
      4.文化上: 
      ①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
      ②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农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上推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体评价:
      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宗旨(目的):富国强兵。
      ※性质:一场最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