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材料二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
      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
      材料二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
      (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
      (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从材料中“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兼并。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即可回答解决的具体措施为推行均田制。第(3)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北魏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后来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改革本身,充分肯定孝文帝改革对于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分析: 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 本单元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作用,还有从北魏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角度分析改革。
      ※背景:
      1、拓跋珪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社会危机严重
      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广大农民赋役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3、民族大融合趋势;
      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积极推动
      ※内容: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新制;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
      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颁行均田制
      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作用: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3、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4、迁都洛阳
      原因:①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②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③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④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设巧计迁都洛阳:
      影响:①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②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5、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易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1)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措施:①易汉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3)意义:①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②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③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④加强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影响: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②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过程;
      ④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性质: 
      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附: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